新城资讯
当短剧遇上山城:网红城市抢占影视产业新赛道

你,看过短剧吗?

如果说2024年春节刷屏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让短剧打出了国民知名度,2025年春天爆火的《家里家外》则让短剧获得了国民美誉度。从粗放化到精品化,从小众爱好到大众“上头”,短剧一路狂奔,上演了一场“质疑它、理解它”的“逆袭”。

在位于两江新区的重庆两江影视动漫文创园,这个成立不到一年就吸引近百个剧组前来取景拍摄的一站式服务基地,正在打造短剧行业的“梦工厂”。

重庆两江影视动漫文创园 企业供图

竖屏短剧的潮流不可逆转

从全家看电视到各自玩手机,从电视剧到横屏网剧再到竖屏短剧,娱乐终端的变化也带来了影视内容的变化。

“竖屏短剧的潮流不可逆转!”近日,在重庆两江影视动漫文创园,其运营方重庆年度视野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奇告诉记者,“快节奏是当下影视文化内容的重要特征。”

一组数据也印证了短剧作为“国民级内容消费”的崛起,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04.4亿元,用户规模达6.62亿人,人均单日使用时长101分钟,追平即时通讯类应用。

作为从传统媒体到网络媒体再到网络影视内容的从业者,曾奇敏锐捕捉到了内容传播的“风向”。3年前,他在两江新区水土新城筹备建立起重庆两江影视动漫文创园,打造一站式影视拍摄制作基地,提供150余个实景拍摄空间,涵盖前期孵化、中期拍摄、后期制作的影视产业完整链路,与多个头部短剧影视公司达成合作。

重庆两江影视动漫文创园实景图 刘溪涵 摄

短剧为何让人“上头”?

霸道总裁、复仇女王、绝世保姆、天才少年……如果你看过短剧,这些角色一定不陌生。在现实世界里无法实现的,在短剧中却能轻易找到“代入感”。

“因为给足了观众情绪价值。”谈及短剧火爆的原因,正在重庆两江影视动漫文创园实地勘景的导演包寅飞向记者说。

包寅飞感受到了短剧的冲击,从传统影视行业投身到竖屏短剧产业。“短剧铺垫少、反转多、剧情猎奇、爽点密集,这些都是传统的电视剧所不具备的‘特质’。”包寅飞说。

包寅飞介绍,电视剧讲究剧情的逻辑、人物的性格,通过镜头递进式的传递内容、情绪,而短剧在几分钟的时间内就要吸引观众,通过直白的剧情调动观众的情绪。“一个生气的表演,电视剧会用几句台词表现,电影会给一个眼神,但短剧没有过程,我直白地告诉你我生气了,语速要快,说完了‘卡’一下镜头切给对方,剪辑是没有铺垫的。”

如何吸引观众持续看下去?剧情要能时时刻刻“勾”住人,不论是编剧、导演或演员,都将“钩子”视为吸引观众持续看下去的“法宝”,“钩子”其实是剧本创作中的一个习惯的说法,类似于“悬念”。“15秒一个反转,30秒一个冲突,最后10秒再留个悬念。”包寅飞说,这已成为短剧行业行之有效的方法论。

短剧为影视产业提供更多机遇

如果说电影是“奢侈品”,那么短剧就是“快消品”。相较于电影的大制作、投资高、周期长,投资低、时间短、回报快的短剧则让更多的影视行业从业者寻找到“爆火”的机会。

“从电影、电视剧、网剧再到短剧,这是科技的变迁,也是观众观影习惯的改变。”包寅飞直言,面对观众娱乐的时间碎片化,作为影视工作者,也需要与时俱进。

签约重庆年度视野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的演员路遥同样有此感受,2013年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她一直在从事演艺工作,先后参与电视剧、电影、网剧、广告拍摄。“传统的影视项目从筹备、面试、签约、拍摄、播出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是短剧能让我更快获得演戏的机会。”路遥说到。近几年,她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短剧的拍摄,快节奏、灵活性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和曝光机会。“这也给了很多年轻演员尤其是刚刚走出校园的演员,更多能够参与实战拍摄的机会——是角色而非龙套或者群演背景板。”

剧组在重庆两江影视动漫文创园取景拍摄 企业供图

对于投资方来说,短剧的试错成本更小,投资成功机率高。“同样的金额,投资一部大的影视项目可以投资几十部短剧,投资方更容易以小博大。”曾奇说。据统计,在重庆两江影视动漫文创园拍摄的近百个剧组中,45%的短剧作品都获得了盈利。

“网红”重庆能否成为短剧之都“竖店”

在短剧产业发展的浪潮中,西安、郑州两座城市成为其中的佼佼者。根据数据提供商DataEye的统计,全国TOP100制作公司中,西安约占22%,位列全国第一,而郑州则紧随其后,拥有14%的市场份额。

业内甚至有种说法,蜚声中外的横店也正在变为“竖店”。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抢占“短剧”市场。

据《2024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2024年,微短剧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首次超过电影票房,并通过“微短剧+”模式,向文旅融合、产业升级等多元领域延伸,在推介地方品牌和文化、促进就业和消费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重庆夜景 刘溪涵 摄

“重庆这种‘8D魔幻城市’天然就很适合作为影视拍摄取景地。”采访中,多个业内人士对重庆的城市景观留下深刻印象。此外,演员素质好、成本相对低也是重庆吸引影视公司前来拍摄的重要优势。

一方面,城市为影视作品提供典型面孔和场景,另一方面,短剧以更快的节奏和更广的覆盖给城市带来风口和机遇,文旅宣传剧、品牌定制剧等让“一部剧带火一座城”“一部剧带火一条产业链”。

2024年5月底,重庆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视局联合印发《重庆市推动网络影视剧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提出要把微短剧作为网络影视剧创作生产的重要内容,注重与各行业发展融合,赋能各行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重庆两江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计划到2027年,全区培育文化产业规上企业200家以上,文化产业营业收入超过600亿元,增加值超过150亿元。

当前,两江新区正加快拓展数字内容、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版权交易、微短剧等新业态,不断丰富消费供给,培育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重庆两江影视动漫文创园效果图

重庆年度视野文化有限公司出品的第一部文旅微短剧《重庆遇见爱》已上线,还储备了超过20部本土文旅微短剧作品。曾奇介绍,未来,重庆两江影视动漫文创园将升级扩建为“西部光影科技谷”,打造影视产业生态圈,涵盖人才培养、项目孵化、制作拍摄、交易结算、版权出海等多元化业务领域。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作为影视产业“新赛道”,短剧用低成本撬动大效果,它萌芽于内容,迸发出“流量”,汇聚起人才,赋能千行万业,期待更多“渝字号”爆款短剧亮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重庆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渝ICP备11006789号-1 Copyright LiangJiang ShuiTu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All Rights Reserved.
  • 渝公网安备 50010902000463号